中非合作论坛中方后续委秘书长张明接受肯尼亚《商业日报》驻华记者采访
2009-10-15 08:17

  2009年10月14日,中非合作论坛中方后续委秘书长、外交部非洲司司长张明接受了肯尼亚《商业日报》驻华记者潘玉寒(Dominique Patton)专访,就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金融危机对中非合作的影响及中国对国际金融机构与非合作的态度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关于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张明说,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以来,中非双方共同努力,积极落实峰会成果,推动中非务实合作不断取得新成就。目前,北京峰会的各项成果已基本落实。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将于11月上旬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召开,中非双方届时将对论坛北京峰会成果落实进展进行全面评估,并规划未来三年中非各领域的合作蓝图。中方将一如既往地向非洲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帮助非洲国家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此,中方正在与非方密切磋商,加紧研究。

  谈及金融危机下中非合作,张明表示,从金融危机的起源来讲,非洲国家没有任何责任,但随着危机深化,却要被迫承担危机带来的后果。为此,中国领导人多次在多边场合呼吁国际社会加大援非力度,帮助非洲国家应对危机。尽管中国自身也面临危机带来的困难,但仍将继续帮助非洲国家共渡难关。中非经贸合作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总的来看,基本面是好的,良好发展的势头没有变。

  当被问及金融危机对中非关系的影响时,张明说,“危机”一词在中文中蕴含两层意思:既是危险,也有“机会”。中方相信,越是在困难的时候坚持开展合作,就越能促进双方关系发展。中非双方将以乐观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和合作的精神,把握有利时机,共同努力,推进中非各领域合作。相信经过危机的考验,中非务实合作将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向部分非洲国家提出合作条件,及会不会损及中国和这些国家的既有合作时,张明说,中非合作属于南南合作的范畴,是互利、平等和开放的合作,不具有排他性。在非洲国家面临困难的时候,国际社会应给予帮助,而不是施加压力。中非关系不是以“钱”为基础的。中方尊重非洲国家与IMF等国际机构的合作,很高兴看到IMF、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加大援非力度,帮助非洲国家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