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牛的国度” 感受中博友谊

驻博茨瓦纳使馆参观当地传统牧场侧记
2014-01-08 01:00

  2013年12月31日,应使馆友人、博茨瓦纳总统事务与公共管理部副常秘卡博阿莫迪莫邀请,驻博茨瓦纳大使郑竹强带领使馆全体馆员及家属赴博南部坎惠地区传统牧场参观。

   
 参观博牧场 草地现牛羊 

  “欢迎您到我的牧场来!”

  中午时分,晴空万里,微风徐徐,大家驱车来到距首都哈博罗内约150公里的坎惠地区,那里牛羊遍野,是博传统牧场集中地之一。卡博阿莫迪莫副常秘及其家人和邻里乡亲在牧场门前迎接中国客人的到来,特别是卡70多岁的父亲还手持一张写有“欢迎您到我的牧场来!”汉语拼音的纸板,令大家倍感亲切。

  在卡的带领下,大家首先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他的家族牧场。据介绍,这是一家当地传统牧场,饲养了250多头牛和羊、马、鸡等牲畜,是他们一家人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所谓传统牧场是指采用自然放养方式饲养牛羊,不圈养、不喂食人工饲料,与千百年前传统饲养方式无异,百分百“纯天然”。放眼望去,牧场内甜草茂盛,蓝天白云下,牛羊悠闲漫步,时而低头吃草,时而打坐休息,何其乐哉。

  “博茨瓦纳是牛的国度。”

  “博茨瓦纳是牛的国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牛”,卡骄傲地介绍道。博茨瓦纳有悠久的养牛历史,全国有大量适宜养牛的天然草场,有80%的人直接或间接以养牛为生。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产值曾占国内生产总值约20%,占农业生产总值约80%。博茨瓦纳养牛业的最大特点是纯天然放牧,集约化人工饲养几乎没有。因此,博牛肉可称“绿色牛肉”,质量上乘,颇受欧美市场青睐,远销欧美,是主要出口创汇产品之一。目前,全国牛总存栏数约250万头,人均拥有1.25头牛。

  正因如此,牛在博茨瓦纳人民心目中占据重要地位,人与牛结下不解之缘,博民众的生活和习俗都与牛息息相关。牛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也历来被作为迎亲的彩礼,男方必须向女方父母提供一定数量的牛方可迎娶新娘。博政府规定,公务人员可买牛办牧场,因此上到总统、部长,下至一般官员纷纷饲养牛、办牧场。每到周末或假日,官员们往往到自家牧场休闲,远离城市喧嚣,享受牧场的宁静。

   
 欢聚大树下  品尝全牛宴

  “中国是博茨瓦纳的好朋友。”

  闲谈中,卡的老父亲提及曾有幸作为普通官员,于1976年随博开国总统老卡马访问中国。他深情地说,“中博友谊源远流长,中国是博茨瓦纳的好朋友。1976年代表团访华期间,中国不幸遭遇特大自然灾害—唐山大地震,但中国领导人特别珍视中博关系,不但没有因突如其来的意外冷落了老卡马总统,反而重新调整日程,精心安排活动,使访问取得圆满成功。近年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博关系不断发展,给两国人民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令人由衷地感到欣慰和高兴。”

  为了迎接中国客人的到来,卡一家精心准备了博茨瓦纳人民款待贵宾的最高礼遇—全牛宴。他们当天一早特地宰杀了一头牛,精心制作博传统佳肴“塞茨瓦”(牛肉煮熟后,用木槌在铁锅中捣碎)。卡全家及邻里乡亲与中国大使馆人员欢聚在树下,共话友谊,辞旧迎新。大家不仅品尝了美味的牛肉,体验了博传统的农牧文化,更是又一次感受到了深厚的中博友谊,度过了2013年最后一个下午。

   
制作“塞茨瓦”   中博好朋友

  参观结束时,阳光下碧草映蓝天,牛羊们还在惬意地漫步吃草,景色愈加迷人。相信在新的一年,中博友谊会像那牛羊一样更加茁壮成长。